中新网嘉兴11月16日电 标题:绿色植物成为年轻人的“新时尚玩法”。生活美学改写产业生态。作者黄彦军漫步浙江杭州植物园赏秋。一家文化植物创意店吸引了游客王曼宁的注意。店外贴满了卡通海报,走进店里,各种盆栽、冰箱贴、创意玩偶琳琅满目。 “没想到绿色植物也能用来创造文化,我想买一棵海芋树,给家里增添生机。”王曼宁说道。办公室的迷你盆栽、卧室的助眠花卉……当前,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治愈功效的绿色植物及周边产品已成为年轻人的“时尚新玩法”,行业新趋势诞生。 2025年8月,年轻农民和创客出售生活在通霞的绿色植物吴,浙江。孙阳阳 摄 中国花卉协会发布的《2025年全国花卉产销形势报告》显示,在个人消费和即时零售的拉动下,2024年我国花卉市场总规模将接近220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热带植物和个人植物的消费比重将持续提升。在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农业创新园,“95后”农业生产者廖万田曾以2.6万元的价格出售过一支“花生马戏团”布烛蜡烛。 “很多人认为种花种草是老年人的消遣,事实上,种花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的‘审美’。”廖万天拿着一盆“红水晶”蜡烛,丝绒质感的蜡烛叶上布满了美丽的图案。 2020年,廖万田看好绿色植物发展前景,退出白领工作并加入园艺行业。除了从美国、印尼、泰国等地引进母株外,他还与科研单位合作探索自主育种。 “只有掌握了基础技术,才能根据需求不断更新、升温。”在考勤海,其绿化植物基地拥有400多种室内植物资源,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。观叶植物、嘉年华植物、种植花卉……崇福农业创新园从珍稀品种到价格实惠的常见植物应有尽有。 “花卉园艺是园区热门的创业板块,这个产业附加值较高、利润较大,满足了年轻人的创业需求。”相关负责人金晓义表示,绿色植物产业仍呈上升趋势。园区对接科研机构,帮助厂商打造个性化IP离子和支持电子商务孵化等措施。近年来,广东、山东、浙江、江苏等传统花卉大省都建立了专业的绿化植物基地。海芋、喜林芋、龟背竹等“网红”苗木已从依赖进口转向自主种植。以山东青州为例,当地花卉年产值超过120亿元,一些热带绿色植物甚至“倒卖”到东南亚等地。 2025年8月,浙江桐乡,墙上挂的鹿角蕨就像一幅“会呼吸的壁画”。孙阳阳 摄 热爱绿色植物的年轻人越来越专业,注重植物细分、养护方法、各种故事。一群卖家开始运营自媒体账号并建立粉丝社区。陈思冲,出生于1997年的浙江青年企业家。90年代,曾经是一名摄影师,出于爱好进入这个行业。现在他是一名致力于私人交通的鹿角蕨“买家”。他不仅经营线上直播间,还搭建线下基地。 “绿色植物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价值和强烈的社会特征。我们的客户群一般在20岁到40岁之间。我们经常互相谈论他们的种植日常生活,分享他们的‘养鹿’经验。”陈思冲说,当他走遍世界各地,帮助顾客“找到”令人愉悦的植物时,他也感到很有成就感。上述趋势的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。业内人士研究,花卉植物、绿植已从装饰经济向调节情绪产品和空间审美元素拓展,集体验、服务、品牌于一体的工文旅融合产业正在逐步形成。 (结尾)